在解放戰爭中,傅作義將軍率部起義為北平和平解放立下大功。新中國建立后,傅作義長期擔任水利部部長,為新中國水利建設事業做出了貢獻。

對這段歷史不太了解的朋友可能感到好奇,傅作義行伍出身,是一名軍人,后來怎么就干上了專業性很強的水利工作了呢?他這個水利方面的“門外漢”干得怎么樣呢?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段歷史。

傅作義投身新中國水利建設事業在他起義后在西柏坡見到毛主席的那一刻就定下來了

1949年2月23日下午,率部起義的傅作義受到了毛澤東的接見,初見毛澤東的那一刻傅作義心中是十分忐忑的。

這是為什么呢?

傅作義覺得這次北平和平解放自己雖立了功,但他長期跟著蔣介石與共產黨作對,解放戰爭初期,他指揮國民黨軍隊曾在華北戰場給共產黨軍隊制造了很大的麻煩,造成了很大的損失,共產黨曾將他列入43名戰犯名單。

 

 

解放軍進入北平城后,出版的第一張《人民日報》上,刊載了一篇以林彪、羅榮桓名義寫的公開信,在這篇題為《和平結束北平戰事經過》的文章中,對傅作義接受蔣介石“剿匪戡亂”之令,進攻解放區,并下令天津抵抗到底進行了痛斥。

文中稱:傅作義作為一名戰犯,如欲減輕應得之罪責,應在此最后時機,遵照本軍指示以求自贖。

傅作義看到這封信后,心里涼了半截,他認為現在我把北平城和軍隊都交出去了,我沒有用處了,共產黨是準備卸磨殺驢,秋后算帳了。

于是,既生氣又害怕的傅作義給林彪、羅榮桓寫了一封信,表明愿接受任何懲處。

為了安撫傅作義,林彪約見了他,向他解釋發表這封公開信的目的就是想給歷史做一個切割,林彪向傅作義保證:“共產黨絕不會虧待有功之人。”

然而,這次見面并沒有徹底打消傅作義的顧慮,他心中對共產黨是否能不計前嫌,真誠相待還存有疑慮,他決定親自去西柏坡拜見毛澤東。

 

懷著惴惴不安的心情,傅作義見到了毛澤東,當氣度不凡的毛澤東向傅作義走過來時,這位見過無數大場面的國民黨將軍竟然因為異常緊張,說話都顯得很不自然,傅作義挺直了身體雙腳立正后,脫口而出說:“我有罪!”

毛澤東伸出雙手握住傅作義的手,他面帶微笑地說:

“不要這樣說。當初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搶掠了我們多少文物珍寶啊。現在,如果我們自己毀了紫禁城,破壞了那些文物古跡,那是要被子孫后代唾罵的。現在北平和平解放了,我們應該謝謝你,你做了一件大好事,人民是永遠也不會忘掉你的。假如說,你過去有錯的話,那么現在功過權衡,還是功大于過,也是有功人員……”

毛澤東又風趣地說:

“過去我們在戰場見面,清清楚楚;今天我們就像姑舅親戚,難舍難分。蔣介石一輩子耍滑頭,最后還是你把他甩掉了。”

雙方落座后,傅作義問自己是回北平去,還是待在這里?

毛澤東笑著說:

“你在北平不是住得好好的嗎?不久,我們也要到北平去。將來咱們可以更好地合作,建設我們的國家。我們到北平以后,就要召集民主黨派、人民團體、無黨派人士、少數民族和華僑等各方面的代表人物開會,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你也將被邀請參加會議。”

談了一會,毛澤東問傅作義,將來愿意做什么工作?

傅作義回答說:

“我想,我不能在軍隊里工作了,最好讓我回到黃河河套一帶,去做點水利建設方面的工作。”

傅作義是個軍人,多年來一直帶兵征戰,他為什么突然提出要搞水利呢?

其實,他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傅作義認為,全國解放后,自己在軍隊中任職不太合適,建國后國家將進行各方面的建設,自己對水利工作很感興趣,也從事過這方面的研究,所以他想從事這方面的工作。

傅作義從小生長在黃河邊,青少年時期親身經歷過黃泛災害,他主政綏遠時,對水患造成的災難感受更為深刻,他那時在興修河套水利工程方面做過一些事,對這方面有過一些研究,積累了一些經驗。

毛澤東聽到傅作義的回答感到頗感意外,他愣了一下,然后說:

“你對水利感興趣?黃河河套水利工作面太小,將來你可當水利部長么!那不是更能發揮作用嗎?”

這時周恩來說:

“傅將軍以人民利益為重,使北平問題得以和平解決,避免了戰爭的災難。對此,人民是會感謝你的!原來要在解放區召開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會議,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臨時政府,現在北平解放了,這個會議可以搬到北平去開了。你可以參加這個會議,你是有功將領,參加會議是有代表性的。”

聽到毛澤東和周恩來的話,傅作義感到踏實了許多,他向毛澤東和周恩來表態說:

“我戎馬半生,除了抗日戰爭時期,我是罪惡累累,罪該萬死。今后我決心要在共產黨的領導下,為祖國人民立功贖罪,以求得黨和人民的寬恕。”

就這樣,解放后傅作義成為新中國第一任水利部長。

傅作義初到水利部干得并不順利

作為一位從國民黨軍隊中投奔過來的非黨人士,傅作義在水利部受到了一些人的歧視。

他批示的文件因為有人提出不同意見得不到執行,一些下署言語間對他這個部長也常顯出怠慢,有時甚至故意習難。

一次,傅作義去水利部會堂開會,會開完了,在原來停車處卻怎么也找不到他的車,就在司機和秘書段清文四下尋找時,急不可耐的傅作義叫了一輛三輪車先回去了。

等到司機和段清文找到車回到會堂門口時卻發現傅作義不見了,進會堂也沒找見,段清文以為傅作義出了意外,嚇得他趕忙向周恩來報告說傅部長失蹤了。

后來查明,傅作義開會時,司機去休息,就在這時水利部有人故意把傅作義的汽車轉停到偏僻處,周恩來得知這件事后非常生氣,他嚴厲批評了相關人員。

對這些事,傅作義似乎表現得并不在意,他不作聲,但文件在看過之后,他也不再作任何批示,而是交由某副部長批示,一來二去,這種不正常現象就形成了慣例。

后來,毛澤東發現水利部文件批文上沒有傅作義的名字,都是副部長代批的,毛澤東敏銳的從其中看出了問題。

不久后,北京市第一屆體育運動會在天壇公園舉行,毛澤東和傅作義應邀觀看比賽。看到一半時,毛澤東約傅作義出去走走,二人邊走邊聊,聊著聊著,兩人走到了祈年殿,這時毛澤東問傅作義:

“我們共產黨內是不是有人怠慢你這個大功臣?”

傅作義趕忙回答說:

“哪里,哪里,您不治我的罪,我就已經感激不盡了”

傅作義又說:

“我是水利問題的‘門外漢’,恐怕勝任不了部長工作。”

見傅作義有些信心不足想打退堂鼓,毛澤東鼓勵他說:

“不懂你就學嘛!有問題你就去請教群眾嘛。要邊學邊干,哪有天生的內行呀!”

毛澤東又問:

“水利部文件批文怎么沒有了你這個部長的名字?你在水利部是不是有職無權?”

傅作義忙說:“我常出差,副部長批示也是一樣的。”

聽到傅作義的這個回答,毛澤東沒作聲,他見到周恩來時,把這個情況告訴了周恩來,讓他處理。

 

 

周恩來立即專門作出批示:水利部大小事情,沒有傅部長批示,一律無效!周恩來還指示,以后水利部召開黨組會議,要讓傅部長列席,并發表意見。

在毛澤東和周恩來親自過問下,水利部部長不當家這一極不正常情況得到了扭轉,從此后,傅作義的工作走上了正軌。

為了打消傅作義思想上的顧慮,使他更安心工作,周恩來總理對他各方面十分關心照顧,在一些細節問題上考慮得也十分周全。

一次,傅作義在寓所宴請周恩來、朱德、陳毅等人。周恩來赴宴時發現警衛部隊在傅作義家附近戒備森嚴,他覺得這樣做會使傅作義產生不被信任的感覺,不利于團結各黨派人士的統戰工作,周恩來立即讓秘書把部隊撤走。

后來,周恩來看望傅作義時,發現在他寓所附近的路邊堆放了很多建材,汽車無法通行,為方便傅作義出行,周恩來親自指示有關部門把路邊堆放的建材清理干凈,還安排市政部門把馬路修到傅作義寓所門口。

1962年,周恩來見傅作義的房子太簡陋,又指示有關部門進行整修,并在寓所旁修建一套辦公會客用的平房供傅作義使用。

毛澤東和周恩來對自己的多方關心和照顧,傅作義心里十分清楚,傅作義深知,正是因為有了他們無微不至的關懷,他才能把全部心思投入到工作中去。他說:

“咱們只有嚴格要求自己、踏實工作的義務,沒有其他要求的權利,干任何事情都要多想到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少計較個人得失,這樣心情就會豁達多了。”

傅作義這個水利部長當得怎么樣?

可以用“踏實肯干、勤勤懇懇”這八個字來概括。面對解放前留下來的爛攤子,傅作義做了很多實際工作,對水利工作一片赤誠。

在傅作義擔任水利部部長長達二十三年之久的時間里,他的足跡遍及長江、黃河、黑龍江、珠江、淮河、海河等全國水利工程,每年都要花大量時間在第一線研究指導工作。每當發生嚴重洪水災害時,他都親臨第一線指揮抗洪搶險。

 

 

傅作義出任新中國水利部長后,一改過去國民黨高官的奢侈作風,雖身居高位,卻艱苦樸素。

他不吸煙,不喝酒,嚴格限定全家生活開支,不許多花一分錢。只在公務時間使用國家配給他的汽車,家屬絕不許使用。

在外出視察時,他只帶很少的隨從人員,他主張輕車簡從,反對鋪張浪費、前呼后擁講排場的風氣。無論在部里還是在工地上,他都不接受特別照顧。

為深入實際、他常常抱著病軀與隨員翻山越嶺,察看水利工地。他出差,按規定可以在列車上單掛一節專用車廂作為公用車,但他從來不用,只和工作人員合住一間包廂。他說:“買不到軟席買幾張硬座也好,還可以聯系群眾!”

1951年,他視察淮河,在去洪澤湖蔣壩的途中,有約三十里路汽車無法通行,他讓工作人員雇了三頭毛驢來馱行李,然后和大家一同步行前往。

建設三門峽水電站時,他從黃河下游到潼關一路考察下來,走到陜縣,氣溫高達40度,年近花甲,身患嚴重心臟病、胃病的傅作義不愿多休息一會兒,堅持按計劃視察,晚上就露宿在三門峽附近的沙灘上。

他十分關心工人和群眾的生活,每到工地,他都要去看看工人住的工棚,察看民工的伙食,了解群眾的生活情況。而他卻不顧自己有胃病,只是帶些饅頭干,胃不舒服了就嚼兩口充饑。

不停的工作和奔波,終于使傅作義身體出了大問題。1957年4月,正在山西視察水利工作的傅作義心臟病發作,周恩來得知后,立即從北京派出醫護專家為他醫治,他才得以脫險。

1962年初,中央提出安排傅作義到廣東休養。但傅作義表示,如果只是去養病他不想去,如果讓他邊工作邊養病,他可以去,組織上只好同意了他的要求。

到廣東后,傅作義懷揣治療心臟病的藥物,帶病先后視察了花縣水庫、新豐江水電站、新會、佛山、高要等地的水利工程,每次登上壩頂前他都要先吃藥,以防心臟病發作。

 

 

1972年10月17日,77歲的傅作義因病懇求辭去水利電力部部長職務,獲得批準。但是,他離而不休,還一直關心著全國各地的水利建設。

1974年初,傅作義患癌癥住院,在他去世前10天,在生命垂危之際,他仍惦記著祖國北方的旱情,從昏迷中醒來時他急切地詢問前來看望的人:“北方地區下雨了嗎?

聽說傅作義病危,同樣身患重病的周恩來總理拖著病軀前去探望,在病床邊,周恩來握住傅作義的手,對他說:“宜生先生,毛主席叫我來看望你,毛主席說你為北平的和平解放立了大功!”

處于彌留之際的傅作義聽了周恩來的話,嘴唇顫抖,眼睛里閃著淚花。

1974年4月19日,傅作義病逝,享年79歲。傅作義去世后,黨和國家對他在水利部任職期間的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

從國民黨將領到新中國水利部長,傅作義的身份轉變可謂非常之大,他一直牢記毛澤東鼓勵他的“活到老,學到老,改造到老”這句話,將其當成座右銘,身體力行。作為非黨人士,他同中國共產黨的合作堪稱典范。

 

 


【專家講評】 《國子監來了個女弟子》強勢收官,趙露思徐開騁攜手開啟國子監新篇章【最新研究】 縣城5個正科級單位不再保留,行政效率更高了【專家解說】 美國前總統克林頓進入加州爾灣大學醫療中心治療

 

arrow
arrow

    s7g247j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